“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4月11日下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黑龙江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黑龙江大学)承办的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网络思政大课火热开讲,本次讲座由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讲解员郑媛元进行讲授。黑龙江省各高校通过线上自学、线下集中学习的方式,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讲解员郑媛元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带领师生走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情景中,深刻体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生动内涵。从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到钻井队“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的震撼场景,她用鲜活史料与动人细节诠释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内核,为龙江高校师生上好了一堂意义深远的“场馆里的云端思政课”。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齐齐哈尔医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大庆师范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河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华德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剑桥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本期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网络思政大课在龙江高校中引起热烈反响,师生纷纷表达了收听收看后的感受。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段有志:“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堂以大庆油田王进喜精神为内核,生动诠释了“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生动展现出了大庆油田工人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信仰力量。作为职业院校,我们要弘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意志,秉承“以大爱之心办学、用大爱之举育人”的办学理念,用实干诠释“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大批扎根龙江、奉献龙江、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龙江全面可持续振兴和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哈尔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克臣:观看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后,我深受启发。王进喜等先辈“宁肯少活二十年”的誓言掷地有声,人拉肩扛战天斗地、用身体搅拌泥浆的壮举,诠释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石油人奋斗的精神密码,更是高校育人的宝贵资源。我将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学院思政教育,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在科研攻关、学科建设中勇担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哈尔滨剑桥学院直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周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诞生于波澜壮阔的石油会战。在松嫩平原的盐碱荒原上,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人拉肩扛运设备、破冰取水保开钻,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决心,将新中国贫油的帽子彻底甩进太平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这些镌刻着时代印记的鲜活教材融入课堂,以铁人精神为火种,点燃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时代战场,以忠诚坚韧续写新的奋斗篇章,让精神丰碑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芒。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工作部主任李响:聆听这场关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专题讲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片广袤的黑土地上,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的誓言犹在耳畔。他们在艰苦环境下,凭借顽强意志,让大庆油田拔地而起,为祖国摘下“贫油国”的帽子。这种精神是民族脊梁,时刻提醒着我,面对生活困难不应退缩,学习中遇阻也要咬牙坚持,以热血与汗水浇灌梦想,将这精神火种传承下去,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姗姗:收看本次网络思政大课后,让我认识到铁人精神的核心“为国分忧、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将龙江精神融入高校党建与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基层党组织干部,仍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立足经济管理专业特色,探索精神力量与学科建设的融合,对标铁人精神的实践导向,推动学院职能转型升级。今后我院将持续深化“精神引领——学科融合——服务实践”三维育人体系,以铁人精神铸魂,以红色精神聚力,为培养新时代经管人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北疆力量。
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辅导员张少奇:观看“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思政大课,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与无私奉献,令人敬仰。身为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工作中,要将大庆精神融入学生培养体系,鼓励他们在面对跨文化挑战时,秉持铁人勇往直前、无畏艰难的信念。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向中外学子展示中国红色精神,激发学生扎根农业、服务社会的热情,传承好红色基因。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乌博林:“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辅导员,将继续踏着铁人脚步、践行使命担当,以铁人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将铁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赋予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庆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辅导员于海洋:在“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思政大课中,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的画面深深震撼着屏幕前的师生。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愈发意识到这份精神遗产不仅是历史丰碑,更是浸润学生心灵的精神养料。当“铁人”的呐喊与新时代青年的心跳同频共振,教育工作者更应架起精神传承的桥梁。大庆精神中蕴含的“三老四严”作风,为当代育人工作提供了鲜活范本。在指导学生科研竞赛时,我常以“当个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准则规范学术道德;在组织社会实践时,用“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锤炼学生品格。当青年学子在油田旧址触摸斑驳的采油树,在铁人纪念馆凝视褪色的铝盔,历史与现实便在躬身实践中完成精神交接。当“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转化为“青春献给新时代”的担当,便是对铁人精神最深情的传承。
黑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陈嘉琪: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嫩平原上的松基三井喷出第一股工业油流,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翻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页岩油勘探、四次采油技术探索……一次次突破背后,“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旗帜,更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实践、挺膺担当的力量源泉。作为扎根黑土地的龙江学子,我们定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因融入血脉,以“闯”的锐气、“创”的智慧、“干”的韧劲,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跑出龙江青年的加速度!
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郑欣欣:通过观看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网络思政大课,深受触动。大庆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果敢与坚毅,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开发油田,那种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态度令人敬佩,彰显着对国家建设的无私付出。作为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的学生,我们在挖掘、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也会遇到诸多难题。面对高强度训练,不退缩、不放弃,把体育强国梦融入日常拼搏中,要以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用科学方法钻研技艺,发挥优秀学生代表的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学一起,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让体育精神与大庆精神共同闪耀。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石油人手中传递。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未来,龙江高校师生将把人生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融入高质量振兴发展火热实践。以扎根龙江、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之歌,在广袤黑土地上书写精彩奋斗诗篇,为实现强国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