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认定、登记的2014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日前,哈市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已复查“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3处,占全市文物总数的82%,调查新发现文物22处。预计10月末全面完成“三普”文物实地复查工作。
航拍记录每一处文物
哈市全力推进普查工作,成立普查指导组,力争通过对文物进行复查,更新完善文物信息,加强文物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合理利用文物资源。
实地调查过程中,普查队员利用无人机对大型遗址和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航拍,利用卫星手持终端,对遗址点位进行打卡、拍照,确认文物现状。同时,建立文物信息数据库,将复查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方便管理和查询。宾县强力推进“三普”档案整理进度,对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进行核对;通河县积极与国内外专家沟通,咨询专家教授等权威人士,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截至目前,道里区、平房区、木兰县、通河县已率先完成全部“三普”复查任务,转向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香坊区、松北区已基本完成复查文物工作。
调动全民参与 向全社会征集文物线索
在普查过程中,哈市发挥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先锋模范,同时吸收新队员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共同推动普查工作的深入。巴彦县普查队返聘由年近70的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身负沉重设备,日行数十公里山路,寻找文物遗迹;延寿县由参加过“三普”的老队员带领初次参与普查工作的新队员,“以老带新”锻炼培养新人。
此外,哈尔滨市通过调动全民参与,向全社会征集文物线索。南岗区、平房区等通过推送公众号,发布文物线索征集信息、制作文物线索征集海报,向全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方正县“四普”工作领导小组以正式文件形式向29个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征集文物线索,共征集文物线索望江屯西北遗址、大罗密抗联纪念地2处。
行走深山密林 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从春夏之交到霜天红叶,哈尔滨市“四普”工作队员行走在深山密林、房前屋后,他们用脚丈量每一寸冰城大地,用心记录每一处文化遗址。面对广泛分布于耕地、林地、山地的古遗址、古墓葬类文物,普查队员们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担当,他们直面各种来自环境的严峻挑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阿城区文物普查队下稀泥沼泽,蹚急流河水,搜寻文物遗迹;通河县不可移动文物多分布在深山密林中,山路崎岖难行,普查队员跋山涉水,搜寻古迹。宾县普查队员穿行在玉米农作物耕地中,脚掌被坚硬的玉米茬刺伤,却依旧负伤前行。
面对文物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文物遗址分布零散、点位寻找困难、位置状态判断不清,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普查队员们克服困难,利用人工智能和村民向导确认文物基本信息。木兰县采取研读史料、走访调查、勘察遗址“三结合”工作法,聘请搜寻专家向导,考证蒙古尔山三千吊古人类活动遗址;通河县通过多方面考证,依靠中日史料多重对比,锁定不可移动文物位置。
目前发现22处新遗址
从资料研究到实地寻访,为丰富历史资料,延续历史文脉,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物保护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文物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在此次普查过程中,哈市不仅高效推进文物复核工作,同时也积极开展对新发现文物的调查、认证工作。
哈尔滨市发现了多处新遗址和文物遗存,截至2024年10月,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阿城区、双城区、依兰县、宾县、木兰县几个区域内初步锁定了22处新遗址。目前正在搜集和固定证据,并邀请专家认证。其中木兰县发现文物单体数量众多,东北抗联第三路军许亨植将军牺牲地遗址初步锁定,且从2024年7月下旬开始,木兰县文保中心与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开展国家级考古项目——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的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蒙古山棺材砬子汉魏时期遗址等一批重要文物遗址。在复查古城址时发现了青铜镂空牌饰、铁制矛头、匕首等珍贵文物;阿城区登顶红石砬子时新发现一处包含47个穴居坑的文物点;延寿县普查队在对石城山张学良剿匪纪念地遗址进行复查时,成功发现1处剿匪部队作战战壕,经查阅史志资料,并咨询省级红色革命文保专家,初步确定为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单体,这对哈尔滨市文物遗产保护研究、增强民众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专栏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