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东北抗联精神的东北大地,是一片英雄辈出的沃土,精神的力量在这里一代代延续。4月25日下午,由中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黑龙江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黑龙江大学)承办的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网络思政大课精彩开讲,本次网络思政大课由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李岸洋进行讲授。
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长达14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主讲人李岸洋以时间为主线,以史实为依据,全方位展示抗联英烈的事迹,引领师生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情境中体会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黑龙江省各高校通过线上自学、线下集中学习的方式,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
据悉,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系列网络思政大课以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为主线,采用实景录制的形式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龙江高校师生“双向奔赴”的桥梁,打造一堂堂引人入胜的云端“场馆里的思政课”。目前该系列网络思政大课已开展3期,累计观看量达10万次,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在线、黑龙江网、龙头新闻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相关新闻浏览量达50万次。
黑龙江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齐齐哈尔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科技大学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牡丹江师范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大庆师范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河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华德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剑桥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广厦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师生集体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
本期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网络思政大课在龙江高校中引起热烈反响,师生纷纷表达了收听收看后的感受。
黑河学院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宇飞:聆听龙江思政大讲堂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深情讲述,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浸满血泪却闪耀着永恒光芒的历史。抗联战士们以树皮充饥、以风雪为伴,在绝境中开辟希望,在抗争中守护山河。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这份精神既是震撼心灵的红色烙印,更是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我定以抗联精神为指引,凝聚党员力量,扎根基层,攻坚克难,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服务群众,让抗联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俄语学院院长孙岩:俄语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网络思政大课,深受触动。讲堂中展现的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历史财富,更是新时代育人的重要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将带领俄语学院教师将结合专业特点,把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通过讲述相关历史故事、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奋斗精神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其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同时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指引,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教育岗位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蔡玉秋:东北抗联精神如傲雪寒梅,绽放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杨靖宇、赵一曼等先烈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中啃树皮、斗敌寇,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他们面对绝境时“头颅可断腹可剖”的忠勇,彰显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在生死抉择前“捐躯赴国难”的担当,诠释着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气节。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当铭记先烈热血,将这份精神融入血脉,以奋斗之姿续写属于中国的壮丽篇章,让黑土地的英雄史诗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伟:全体思政教师深刻领悟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抗联将士崇高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全体思政教师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强烈意识。思政教师要进一步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政课堂,通过多维浸润形式,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作为。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魏莉莉:通过观摩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东北抗联精神”,我深受启发,深刻领悟到革命先烈们“忠贞报国、百折不挠”的崇高信仰。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抗联战士所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是我们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领域中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高校宣传战线工作者,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继承和发扬抗联将士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勇斗争精神,以笔为枪、以文铸魂,在新时代宣传思想战线上坚守初心使命,用充满温度、富有力量的宣传作品,切实将东北抗联精神转化为推动宣传工作守正创新的强大动力。
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辅导员丛德威:黑土地上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辅导员,将继续踏着前辈脚步、践行使命担当,以东北抗联精神锤炼过硬作风,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赋予东北抗联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齐齐哈尔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赵永胜:在观看《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网络思政大课后,内心深受震撼。杨靖宇将军胃中仅剩草根棉絮仍坚持战斗,赵一曼烈士在酷刑下宁死不屈,八女投江的壮烈牺牲……这些英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我将会把这份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中,培育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哈尔滨剑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欣欣:跟随讲解员的深情讲述,在黑土地的沧桑印记中,东北抗联精神的磅礴力量直击心灵。杨靖宇食棉果腹的坚韧、赵一曼家书里的赤诚,每段故事都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注脚,彰显着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以纪念馆为“行走的课堂”,把这些精神火种融入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信仰伟力,传承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征程中扛起青年担当。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思恩:今日与支部成员共学“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的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令人心潮澎湃。从东北抗联的浴血坚守到北大荒“宁可少活二十年”的垦荒精神,从铁人王进喜的忘我奉献到新时代科研人的创新攻坚,“精神坐标”始终标注着这片黑土地上的信仰高度。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肩上之责:既要传承这份“精神火种”,更要在教学中将其转化为育人之光。未来,我将以黑土地的精神养分滋养课堂,用生动案例唤醒学生担当,引导他们在边疆振兴、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挺膺向前,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22级学生张馨月:通过观看龙江高校思政大讲堂“黑土地上的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网络思政大课,我深刻领悟到,东北抗联精神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烽火印记,更是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勇赴国难”的信念凝结,是中华民族“血战到底、百折不挠”的意志丰碑。对青年学生而言,传承这份精神,需将其融入日常——在课堂中锤炼本领,在实践中服务社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21级学生耿鑫雨:观看“黑土地上的东北抗联精神”思政大课,我深受触动,抗联战士们面对日军的残酷围剿、物资的极度匮乏,始终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民族独立解放的强烈渴望,在荒山野岭中与敌人周旋,哪怕弹尽粮绝,也绝不放弃。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却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势,这就是信念的力量,是抗联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品质,更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指引,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在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基层建设等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龙江高校师生将坚持学用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不负青春韶华,矢志团结奋斗,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复兴伟大梦想,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姚楠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