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农林植保、无人机表演,低空经济前景广阔。哈尔滨低空经济如何展翅高飞?这一话题成为哈尔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救援直升机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低空飞行’正在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目前低空经济的发展正与先进生产力紧密结合,推动物流运输、农林植保和城市巡检等领域的变革。”政协委员刘利建议,政府加强对无人机空域管理的立法,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和合规性发展;政府要积极筹划申办飞行空域和航线规划,以保障飞行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促进哈市经济发展,可以持续扩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像运用于医疗救援、灾后评估、实时监控等,推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刘利表示,随着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持续演变,低空经济将展现更大的潜力和灵活性,加速推广低空经济,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既能助力哈市经济发展,又能以此推动新质生产力。
无人机作业
发展低空经济,哈尔滨有底气。“哈尔滨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航空航天产业重要阵地,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坚实。”政协委员闫明明说,哈尔滨拥有中航工业哈飞、广联航空等一批航空航天领域的骨干企业,形成了集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配件加工、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我省和哈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哈尔滨低空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等挑战。为此,闫明明建议,要将低空经济先研院建设成为哈尔滨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科研平台,聚焦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飞行控制、通信导航、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合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以及中航工业哈飞、广联航空等企业的科研力量,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面向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致力于培育和孵化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依托哈尔滨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高校合作开展低空经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发挥政策咨询智库作用,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低空经济的政策动态,深入研究政策法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联合飞机无人机科技馆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政协委员赵永生表示,近年来,哈市积极发展低空经济,众多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低空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缺乏该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建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鼓励本地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增设无人机技术、通用航空服务等相关专业,充分结合哈尔滨的寒地特色与产业实际,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构建从哈尔滨中小学到高校的低空经济人才培养衔接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定期选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营与技术创新需求。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到院校举办培训讲座,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本地院校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师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充实师资队伍。建立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健全企业与院校常态化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在院校设立实习实训基地,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制定出台针对低空经济企业的人才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薪酬待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