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圣火映古街,冰城魅力绽光芒。2月3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迎来高光时刻,第九届亚冬会“第一棒”火炬在此点燃并传递。跳跃的火苗似灵动使者,于古老街巷间轻盈穿梭,携着冰雪梦想,跨越漫长时空,与百年老街深情相拥。
在哈尔滨的城市版图中,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百年记忆与兴衰变迁。它不仅是哈尔滨的开埠之地,更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拥有无可替代的唯一性与独特性。亚冬会火炬,在这片古老街区传递,宛如一条纽带,将历史与现代紧紧相连。2月4日,记者走进百年老街,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溯源历史:岁月沉淀的瑰宝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像一部古老的书卷,每一页都写满故事,每一行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回溯往昔,这里曾是松花江畔的宁静小渔村。1890年,傅家兄弟在此开设大车店和小药铺,“傅家店”的名号就此诞生,后改称傅家甸,成为哈尔滨发展的星星之火。彼时的它,如同初绽的新芽,在岁月的滋养下悄然生长。
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19世纪末,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让哈尔滨一跃成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898年,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启,傅家甸作为中国居民的聚居地,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闯关东”的百姓汇聚于此,富商们也纷至沓来,投资兴业,傅家甸逐渐显露出商业中心的雏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道外区鸟瞰(图片由道外区委宣传部提供)
20世纪初,“老道外”的民族工商业者富裕起来,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土地上盖起了“小洋楼”。他们借鉴道里、南岗外国人的建筑风格,选择了充满浪漫与激情的巴洛克风格,又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思与手法。于是,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应运而生。这些建筑,临街立面是自由奔放、装饰富丽的巴洛克风格,细部纹饰却取自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元素,背后则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空间。它们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是历史的无声诉说者,气派而典雅,静静散发着百年的韵味。
网红打卡墙
据哈尔滨市道外区委宣传部王旭介绍,这片街区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同发街—升平街—地灵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总占地面积47.23万平方米。街区内文保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星罗棋布,105个院落涵盖多种形式,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
拥抱当下:活力绽放的盛景
一走进街区,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活力与热情。悠扬的音乐声、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生活气息的乐章。
哈勒滨饭庄
来到美食云集的南二道街,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这里汇集了张包铺、哈勒滨饭庄、老仁义等众多历史悠久、口味独特的饭馆,为游客带来正宗、地道的哈尔滨美食。“哈尔滨这两年太火了,我特意来中华巴洛克尝尝哈尔滨的特色美食,刚才去张包铺吃了包子,真是鲜嫩多汁啊,太好吃啦!”大连游客郑今赫兴奋地和记者分享。
在“鹅里鹅气”的文创店中,一排排企鹅毛绒玩具吸引了小朋友们目光。杭州小朋友周思涵兴奋地说:“我今年6岁了,特别喜欢企鹅,我要买一个带回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奥西娅大列巴面包树网红打卡点,游客们纷纷排队拍照。记者采访了正在拍照的陈思思女士,她说:“这个面包树太有趣了,拍张照片发朋友圈,朋友们都特别羡慕。”
奥西娅大列巴面包树
街区的业态丰富多样,创意设计为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创意设计中心、松光里书店、创意铁锅炖、巴洛克文创市集……一家家各具特色的创意店铺“串珠成链”,在游、购、娱等方面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记者与一位文创产品设计师交流时,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文化,把这份独特的记忆带回家。”
亚冬盛会:文化交流的盛宴
火炬传递,绝非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开场预热,更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传承与交流盛宴。
漫步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脚下是历经岁月打磨的石板路,身旁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城市发展的脉络,感受老哈尔滨人在此奋斗的热血与激情。与此同时,亚冬会带来的现代体育激情也在这片街区中澎湃涌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亚冬会宣传海报让这份激情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哈尔滨特色小吃
这是专属于哈尔滨的独特魅力,也是这座城市向世界发出的热情邀约。它向亚洲乃至全球展示,哈尔滨既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根基,又有积极拥抱现代、拥抱体育的开放胸怀。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金祥表示,亚冬会的圣火在中华巴洛克点燃,不仅点燃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更点燃了大家对文化交融的深切期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为这场盛会相聚于此,在欣赏精彩赛事的同时,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共同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百年老街,在亚冬圣火的照耀下,正迈向新的征程,续写着新的传奇。在亚冬会的推动下,哈尔滨也将以更加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闪耀于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