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要让大家能够一读得懂,或者说一看就懂、一懂就学、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12月6日,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叶依撰写的《医务人员科普创作手册》新书发布暨科普专家座谈会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叶依表示,真正的科普文章是服务大众的,要让读者一看就可以接受。
“我经常会被一些医务人员问到,该如何做科普。”叶依表示,一些医务人员在写科普的时候会面临种种的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把学术语言转化成科普文章,这也是她编著这本书的初衷。
“检验是否能够被大家接受的一个标准,就是和身边的人分享,看看自己的家人、朋友是否能够读懂和理解这些文字。如果可以,说明这个科普文章就是成功的。”叶依说,医务人员可以从段落、句子、用词、符号等方面入手,让看似枯燥的科普文字更具有可读性。
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看来,很多医生以为进行患者教育就是科普,但其实大家关注的不仅是临床,更多是生活上的一些小问题,有时候一段短短的文字或者视频就能够帮上大忙。
“现在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火车上,只要有时间,我都在写一些科普。”田艳涛说,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信息提炼成科普文章,是把“没有”变到“有”的快乐过程。
“医生做科普需要六个‘一’,即付出一点时间、拥有一点情怀、带有一点温度、最好有一个团队、要有一点感性,同时保持做科普的一点敏感。”田艳涛表示。
责任编辑:王忠岩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