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民族小学自2011年成立以来,便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任。这里不仅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点,更是鄂伦春文化传承的沃土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摇篮。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之致力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队伍的辛勤耕耘,使得民族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融入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口弦琴的悠扬旋律到桦皮画的精美绝伦,从鄂伦春语的独特韵味到民族舞的翩翩起舞,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共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团结、梦想与未来的美好故事,书写着逊克县民族小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辉煌篇章。
民族文化瑰宝:深植于心,魂牵梦绕
在逊克县民族小学的校园内,多民族文化如万花筒般绚烂多彩,彼此映衬,其中鄂伦春文化宛如一颗耀眼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学校作为鄂伦春文化传承的关键阵地,不仅将口弦琴的悠扬乐声、民族舞蹈的灵动飘逸、鄂伦春语言的独特魅力以及桦皮画艺术的精湛工艺等文化瑰宝,深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且致力于让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于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让民族文化之花在校园内绚丽绽放。
口弦琴,这一承载着鄂伦春人历史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省级非遗瑰宝,在学校得到了精心呵护与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口弦琴传承人莫拉乎尔.文宝老师,以其精湛的技艺与满腔的热情,亲自指导学生们学习口弦琴的演奏技巧。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口弦琴小演奏家应运而生,他们的琴声宛如山涧溪流,清澈悠扬,传递着对鄂伦春文化的深情厚谊。每当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口弦琴演奏总是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学校2021年11月被设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传承项目就是口弦琴。文宝老师大胆创作,涌现出一系列的优秀作品,其中代表作《秘境兴安》、《卡姆的呼唤》曾在国际和国内多个舞台进行展示,获得高度认可。2024年9月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口弦琴技艺传承人。
(作者:逊克县民族小学校 贾红艳)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