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平凡生活,何以颂歌?丨奋进新时代·追逐四季的人 发布时间:2022-11-26 19:45 来源:黑龙江网

  那是1995年的一天,正伏案工作的张克非被办公室的敲门声吸引,他抬起头来,两位男士热络地跟他打招呼:“你就是张克非吧?”

张克非在拍摄中

  彼时的他已经在牡丹江医学院组织部上班,同时为《镜泊晚报》长期供稿。平日里爱拍照的他,经常为报纸供图,给副刊做个刊头,给稿子配个图,但报社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那一年,恰逢《镜泊晚报》筹备成立摄影部。成立前夕,当时的报社副总编和主任接到任务,“到牡丹江医学院去,把张克非聘过来。”

招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张克非/摄

学跳交际舞 20世纪80年代 张克非/摄

公用电话亭 20世纪80年代初 张克非/摄

  张克非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到报社去试一试”。“那时候我才发现,对摄影好像已经痴迷了,到报社去当专职摄影记者,这对我的诱惑太大了。”

  张克非逐渐意识到,共情性才是纪实摄影的核心魅力。纪实摄影的核心和根本是关注人。时光终将逝去,而影像与影像中的人永远鲜活。

  2005年6月10日,在牡丹江晨报社的编前会上,当时已经是摄影部主任的张克非接到任务,和社会部的同事驱车前往约90公里外的宁安市沙兰镇。

  17时许,张克非抵达了沙兰。他和同事爬上了一辆前往救援的拖拉机,扶着防翻架,脚下的拖拉机头微颤着缓缓驶进镇子深处,眼前的一切让张克非感到触目惊心。

  当天下午2点15分,沙兰河水冲进沙兰镇,造成了117人死亡的重大伤亡,受灾尤为严重的是沙兰镇中心小学,105名学生因此遇难。

沙兰洪灾 2005年 张克非/摄

  两人抵达现场时洪水还没完全退去,大约还能没过成年男子的膝盖,视界里,一切似乎都被水淹过。张克非和同事趟着水向沙兰镇中心小学里走,一路上,与他们相向而行的是家长和孩子们,“有的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有的躺在父亲的怀抱里,还有的在奶奶的怀抱里,基本都没有了生命体征。”

沙兰洪灾 2005年 张克非/摄

  前后的采访和报道历时近一个月,“那些事我都不太敢去回想,照片后来我就存到了电脑里边,没有特殊情况就不翻出来看了,触动太大了。”

沙兰洪灾 2005年 张克非/摄

  沙兰洪灾成了张克非最刻骨铭心的摄影故事之一。在这些故事的磨砺下,张克非逐渐了解了新闻行业的苦和累,也逐渐了解到了新闻纪实摄影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摄影43年,张克非所有的努力,就是把照片拍得再普通一点。

  从业多年来,他总是害怕镜头“说谎”,于是不用“超广角”,少用“长焦距”,常用的就是挎在腰间的一台“傻瓜相机”。

  后来,张克非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关注普通人,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定下了一个苛刻的要求,报纸上每天都要见到自己的作品。

大山里的夫妻学校 2008年 张克非/摄

  也正是因此,除了编辑部每天安排的采访之外,他总要拎着自己的相机在牡丹江市区里走走。在这样的行走中,他拍下了很多照片,如今,它们中的很多都成为了牡丹江这座城市珍贵的历史记录。

虎妈妈 一胎产下六个崽 2006年 张克非/摄

受伤黑熊 闯入林场 2009年 张克非/摄

高考老人 2004年 张克非/摄

  时光荏苒,时至今日,他已经整整拍了43年。

  43年来,张克非把镜头聚焦市井民生。

  在他的镜头下,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街头漫步的年轻人;公园里跳交际舞的老人;在广场拍证件照的女子;还有街头的孩子们……

街头快照 2008年 张克非/摄

拄拐也要为学生上课 1997年 张克非/摄

  也有普通人的不凡瞬间——小城中首例四胞胎的诞生;正准备把肾脏移植给孩子的伟大母亲;洪灾中抱着小孙子欲哭无泪的奶奶……

龙凤四胞胎 1996年 张克非/摄

妈妈给我一个肾 2002年 牡丹江 张克非/摄

沙兰洪灾 2005年 张克非/摄

  在他看来,正是这些表情、这些眼神、这串脚印,定格成一座城市的成长基因。最终,它们共同铺就了一位记者和摄影家的纪实摄影之路,跌宕出了一个一人一城一生的光影故事。

  张克非用镜头给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不断迎来新变化的时代里,定格那些我们身边的幸福或痛苦、完整或破碎,也许并不伟大但仍然充满力量的生活。

 

百人拉起大货救伤者 2007年 张克非/摄

  几万张底片和几十万张数码照片作证,他的镜头永远对准生活。尽管并不是所有照片都是如抓拍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在为生活的瞬间颂歌。

 

龙凤四胞胎 1996年—2014年 张克非/摄

  张克非坚信,它们能让人哪怕在多年以后,仍然感觉到牡丹江这座小城历史的体温和余热。

 

新娘惜别去维和 2005年 张克非/摄

  “今天普通人的生活,可能就是这座城市明天的历史。”如今,他依然时常会拎着相机游走于牡丹江的人群当中,“如果你看到有一只小镜头对着你,那可能就是我。”张克非笑着说。

  文中图片均由张克非提供

  在黑龙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热衷于通过小小的镜头记录这片土地四季轮回的变化。密林、湖泊、花田、鸟兽,还有那些平时容易被人忽略的老街、食肆、光影和人群。在他们的作品中,记录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记录着一座又一座新地标的诞生,记录着一个个新时代龙江儿女的奋斗人生。

  对于这些追逐四季的人来说,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多年来不断探索家乡之美?黑龙江有着怎样独到的魅力?

  在他们的眼中,广阔龙江天地,当如何大有作为?又当如何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黑龙江网联合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推出特别栏目《追逐四季的人》。让我们透过摄影家的视角,走进那些“底片背后的故事”,在光影中感知龙江巨变,在镜头里体味龙江乡情绵长。(记者 曲立伟 王永吉 白林鹤)

责任编辑:戴瑞函

审核: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