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喜迎二十大·追逐四季的人】他用镜头守望三江湿地 发布时间:2022-10-15 19:35 来源:黑龙江网

  在黑龙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热衷于通过小小的镜头记录这片土地四季轮回的变化。密林、湖泊、花田、鸟兽,还有那些平时容易被人忽略的老街、食肆、光影和人群。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记录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记录着一座又一座新地标的诞生,记录着一个个新时代龙江儿女的奋斗人生。

  对于这些钟情于追逐四季的人来说,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多年来不断探索家乡之美?黑龙江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让他们乐在其中甘之若饴?

  在他们的眼中,辽阔美丽的龙江大地又当如何大有作为?

  正值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即日起,黑龙江网联合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推出喜迎二十大特别栏目《追逐四季的人》。让我们透过摄影家的视角,走进那些“底片背后的故事”,在光影中感知龙江巨变,在镜头里体味龙江乡情绵长。

  如果你要问,三江湿地的美在哪里?摄影家庄艳平一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讲。

  每当穿过农田,涉过沼泽,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镜头里信步闲行,自由翱翔于绿地蓝天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画面时,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常常会让庄艳平感动得泪流满面。

  早春三月,是三江湿地水鸟最多的时候。东方白鹳、白枕鹤、大天鹅等众多水鸟把这里当作繁殖地,10万至15万只北迁的雁类和鸭类在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鸿雁数量最多,鸭类又以绿头鸭数量最多,其次为针尾鸭、罗放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及鹊鸭。

  夏季的洪河湿地是泡边泡、河连河,睡莲满塘,河岸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河水清澈透底,水鸟在鸣叫,鱼儿在水中嬉戏。

  当然,想要发现更深刻的美,还得需要些诀窍。在湿地里,你一定要“蹲下去”。

  庄艳平总会“蹲下去”,用镜头去观察每棵小草,每一个小小的生命,在他的视角里,你能够真正体会到那里有太多可爱的生命与湿地共生共存着。

  庄艳平是土生土长的佳木斯人。

  小时候,他家就在松花江边,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每年春天,年幼的庄艳平总会跟着母亲,扛着锹、镐去当地人称“北大坝”的地方,找一块高岗开荒,种一点杂粮,补充口粮。上世纪60年代,那里还泡泽密布,夏天,庄艳平和小伙伴们常在河里捞鱼摸虾,像鸟儿一样在大自然中自由嬉戏。

  1979年,庄艳平结婚,他向朋友借了一台海鸥4B相机为婚礼拍照,自此点燃了他对摄影的热情。次年,他攒下98元钱,为自己买了一台海鸥4A相机,就此踏上了摄影之路。

  1991年前后,庄艳平兴起了拍一组“北大荒变北大仓”主题照片的念头,他将镜头对准大地,记录下大美龙江。直到1994年的一天,庄艳平忽然间发现,童年印象中的湿地自然景观正在渐渐消失——清澈的小河变成了排污的臭水沟;三江湿地被偷垦的现象越来越多,鸟声、哇鸣渐渐听不见了。

后来,他产生了拍摄三江湿地的迫切念头——因为他担心有一天它们会消失。

  三江湿地的美,有时也是“致命的诱惑”。

  这里地域辽阔,碧绿的原野同蓝天连成一体,整个大地变作一块巨大的花毯,美不胜收。但是,让庄艳平犯难的是,很难找到拍摄需要的至高点。拍摄往往要站在湿地塔头(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上进行,但每当站在上面,方圆十几米的地面都会跟着一起浮动下沉。庄艳平经常在齐腰或没膝的水里,在与地平线平行的情况下拍摄。

  一次,庄艳平一不留神踩翻了一个塔头,掉入了沼泽当中,泥水很快没过了腰际。慌忙中,他把三脚架横在其他塔头上,试图借力爬上来,可是脚底怎么也够不着底,越动越往下陷。紧要关头,两位放牛的老人路过此地,老人用牵牛的绳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庄艳平从泥潭中拖了上来,他一下瘫到了地上。

  庄艳平还记得老人家跟他讲,这里是被当地人叫做“大酱缸”的地方,“要不是遇上了我们,再待一会儿你就和三江平原变为一体了。”

  还有一次是在冬天,一场暴风雪铺天盖地下了两天两夜。庄艳平背着30多斤重的摄影器材,从住地出来,顶着能见度不超过5米的暴风雪,蹒跚地走入大力加湖对面的湿地。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岛上一簇簇灌木丛早已被皑皑白雪裹得严严实实。岛上的小河在暴风雪下也不得不躲藏起来,只露出窄窄的一条缝隙。看着绵延而去的灌木丛,望着绒绒白雪和逶迤而去的小河,庄艳平用身体遮挡着暴风雪,寻找着最佳角度。庄艳平趟着没膝的大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边走边拍,不知走了多远,回头遥望来时的方向,只是白茫茫一片,足迹早已被风雪铺平,早已找不到回去的路线。

  雪实在太大了,手机、BP机的信号全部中断,彻底与外界断了联系。他只能凭着感觉在大力加湖冰面上朝一个方向顶着风雪行走,又不知走了多少小时,终于在天全黑下来的时候,登上了对岸。

  类似的经历还有太多太多,小到忍受蚊虫的叮咬,大到饥饿干渴晕倒在湿地里,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拍摄三江湿地的28年,庄艳平面对过太多太多的困难,这极大形塑了他的生命体验和职业生涯。

  在被三江湿地所感召吸引而来的无数人中,人们很难知道,庄艳平到底是不是其中最早的那一个,但是28年过去,他成为湿地里少有的一直“在场”的记录者和守望者。

  早年间,庄艳平就像在和偷垦者抢时间,他抢着拍,偷垦者抢着开。很多地方今年还是一片非常美丽的自然湿地,明年再来,就是一片被开垦的农田。

  他把对湿地的情感,定格在了一幅幅图片中,希望以此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这片美丽而脆弱的土地。

  多年来,庄艳平将三江湿地的美景搬上了报纸、杂志和电视屏幕,在他的带动下,爱上这片湿地的人越来越多。更令他欣喜的是,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湿地的珍稀野生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湿地开垦被制止,退耕还湿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动物种群数量相应大幅度增加。

  近年来,黑龙江省从制度建设、管理体系、保护形式、保护机制等多方面强化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先河。全省556万公顷湿地共计20448个湿地斑块全部纳入黑龙江省湿地名录管理并造图上册。制定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履约与国际交流合作。

  “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湿地保护恢复、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退耕还湿29.5万亩。2016年至2019年,省级财政资金共投入5400万元,形成了湿地保护项目的示范体系。

  这些变化都在庄艳平的镜头下以一种更为直观和平实的方式展现着:江水浩荡,芦苇摇曳,绿水更绿,青山更青。

  那些用生命中最好光景置换而来的定格瞬间,是一封封庄艳平亲手向湿地递上的情书。

  如今,在三江平原大大小小的湿地保护区里,你还是可以看到庄艳平奔走的身影,他仍然致力于将湿地美景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拍摄之余,庄艳平常常会向后辈摄影师们讲述摄影对环保事业的导向力量。“保护湿地的人,再多也不嫌多。”庄艳平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用双脚和快门守护湿地”。(记者 曲立伟)

责任编辑:董雪婷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