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 刘雨珊)临近毕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四学生热福凯提·艾力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5000元,设立哈尔滨工程大学“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助学金项目。“毕业后,只要我有能力还会继续捐赠,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热福凯提说。在校期间,他通过创业为33名同学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热福凯提·艾力来自新疆乌鲁木齐,是乌孜别克族。他热爱摄影,高二时爸爸给他买了第一台相机。2018年热福凯提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加入了“艾摄摄影协会”,并成为宣传部新闻中心一名摄影学生记者。他发现同学们对于专业摄影服务的需求很大,于是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成功获得立项。
创业3年间,热福凯提经常开设各种公益讲座,还免费提供摄影设备,供摄影爱好者交流学习。团队成员从6人发展到50多人,除了20名汉族同学,还有30名乌兹别克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同学。团队为33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平均每人每季度发放工资1万元左右。在热福凯提的带领下,团队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自立自强、互帮互助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团队累计服务校园师生24000余人次。核心成员张驰因为成绩优异,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从本科时在哈工程陈赓班,到保研至哈工程船舶学院,在哈工程读书的7年间,张驰几乎每个学期都会给学校爱心基金捐款2000元。“张驰学长的行为,对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是一种鼓舞,大家都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热福凯提说。
从去年开始,热福凯提想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少数民族同学在学校里取得的进步,“我想让大家发掘、创造自己的价值,不要封闭自我,变得更加自信。”他策划了《少数民族同学眼中的哈工程》系列视频,为17名少数民族同学拍摄了视频短片,以此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帮助他人是热福凯提生活的一部分,他从未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他认为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就一直有陌生哥哥姐姐住在我们家。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收养的孤儿。”热福凯提的父亲荣获“爱心父亲”称号,从2003年至今,一共有10余名流浪儿童在热福凯提家暂住,短则三年,长则四五年。后来,有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的孩子逐渐长大走向社会,找到工作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逢年过节,热福凯提的爸爸总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们的问候和祝福。
“重要的不是世界给了我什么,而是我能给这个世界什么。”这是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印刻在热福凯提心中的准则。热福凯提在大一时便申请入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大三时正式成为一名党员。疫情期间,他与工作室的同学们拜托家人寄来几箱新疆特产和可以快速补充能量的零食,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葡萄干、巧克力棒、饼干、面包……沉甸甸的礼物代表着自己实实在在的心意。
自己寝室的同学在经济或者生活上遇到困难,他总会慷慨解囊。但有时候,当他向遭遇经济困难的同学表达想要资助的想法时,同学会因为自尊心而婉拒他的帮助。“我想,应该换一种方式,成立一项助学基金,不仅给予同学们经济上的帮助,也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激励自我奋斗的外在动力。”大四这年,热福凯提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他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5000元,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石榴花开”少数民族助学金项目。“未来我还会继续捐赠,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热福凯提说。
责任编辑:周巾淮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