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国内

【推荐】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如何理解“动态清零”?国家卫健委权威解读 发布时间:2022-10-12 08:51 来源:黑龙江网综合

  人民日报发表作者为“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这是在近期国内多地疫情有所反复的情况下,官方媒体就中国防疫政策导向发出的最明确信号。

  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我国“动态清零”防控策略做了权威解读。他介绍,“动态清零”是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它是指在现在的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我们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来快速扑灭疫情,实际上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我们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从专业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来看“动态清零”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怎么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这种传染源包括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甚至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相关其他的动物,主要是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主动筛查的手段,来发现传染源。

  第二,一旦发现有病例出现的时候,就要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疫点的管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

  第三,有效救治。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来有效救治患者,尽快、尽量阻止疫情的进展,也就是防止轻转重,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他强调“动态清零”是个总方针,要追求快速,要追求精准,如果没有快、没有精准,就很难做到“动态清零”。“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动态清零”不是躺平,到底啥叫“动态清零”?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一起来了解!

  “动态清零”=“动态”+“清零”

  “清零”就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就是把疫情消灭的过程。但是,这个消灭,仅仅指某地某时刻发生的某一起疫情,并不是指广义的全国范围的总疫情。

  “动态”就是疫情发生与清零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甲地的一起疫情扑灭了,乙地可能又发生一起疫情;乙地疫情扑灭了,丙地可能还有疫情。或者说,甲地这次疫情扑灭了,过一段时间,甲地又再次发生疫情,或者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或更多次地发生新疫情,但这些疫情之间都没有直接传播关系。每次疫情发生后,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扑灭,使得疫情归零。

  动态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

  为什么要“动态清零”?

  虽然奥密克戎的毒力相对之前的变异株有所下降,但其病死率仍达到0.7%,远高于流感的0.1%。在中国14亿总人口和庞大老年群体的国情下,“动态清零”仍是控制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什么不“躺平”?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也不平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

  “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

  动态清零的主要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即所谓“四早”措施。

  “外防输入”防控措施:

  一是强调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境外进入的感染者;

  二是强调涉及境外冷链或货物运输的人每日监测,及时发现“物传人”后继发的“人传人”。

  这两项措施,都旨在将境外输入的疫情,发现在第一代病例,疫情控制在第一代病例。这是动态清零的最高境界。

  “内防反弹”防控措施:

  一是要加强新冠疫情地区的人员流动控制,严防感染者流出,将新冠疫情带入非疫情地区,造成新的疫情。

  二是加强门诊就诊者监测,对发热、咳嗽等疑似新冠或感冒的病人,进行核酸检测;没有条件做核酸的可以用抗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例。

  三是出现咽喉红肿或疼痛、咳嗽等症状的人,可以用抗原筛查方法做自我检测,如果发现阳性,要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置。

  这三项措施,都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方法,为实现动态清零提供疫情早发现的保障。

  “动态清零”≠“全域静态管理”

  “动态清零”并不意味着全域静态管理。恰恰相反,“动态清零”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避免全域静态管理。原则上,在疫情早期,传播链条清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

  但是,当出现广泛的社区传播、传播链条不清楚、出现暴发流行和规模性反弹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疫情特点、所处阶段、防控能力、人口特征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采取如静态管理等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及具体区域大小、范围、时间和管理的力度等。

  “动态清零”≠“零感染”

  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使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动态清零不要求全国在某个时刻无新冠感染,但对于每一起发生的疫情,都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扑灭。

  “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

  “社会面清零”一般是指所有新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隔离管控场所发现的,社会面不会出现阳性感染者,这种状态称之为“社会面清零”。“社会面清零”说明已经初步阻断了新冠肺炎的社区传播,是逐步解封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目标。

  “动态清零”强调的是社会层面感染者清零,先要实现“社会面清零”,才能实现全面“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全员核酸检测

  只要疫情发现得早,传播链清楚,顺着传播链,把密切接触者发现出来,就没有必要做全员核酸筛查。只有当疫情发现晚,或者,虽然发现较早但没能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住,出现了较多的社区传播、且传播链不清楚的情况下,才使用全员核酸筛查措施。

  “动态清零”≠“影响经济”

  实际上,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如果疫情发现在第一代、控制在第一代、消灭在第一代,对经济建设没有影响。如果疫情发现得比较早,比如发现在疫情传播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对经济发展也没有影响。如果疫情形势发展得比较严峻,需要采取较大范围的全员核酸筛查、封控措施等,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数学模型专家初步分析,动态清零策略对当地GDP的影响,仅相当于非动态清零策略对经济影响的一半。

  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第一,“动态清零”政策有着清晰、严谨的科学依据。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现在疫情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尽管最新的奥密克戎各种变异毒株流行时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但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对有基础疾病、高龄人群等脆弱群体,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感染者,且造成的死亡总数依然很高。我国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依然是控制新冠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第二,“动态清零”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医疗资源并不富裕,60岁及以上的新冠脆弱人群总量高达2.67亿。如果任由疫情蔓延,像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在民众当中搞残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式“死亡轮盘赌”,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旦疫情失控,造成医疗体系挤兑甚至是崩溃,其他病人也将受到影响。再考虑到新冠病毒即便是对年纪较轻、身体比较健康的人群,也有一定比例的致死率,还有所谓的“长新冠”等问题,我们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不仅仅保护了高龄、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实际上也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人。

  “动态清零”能实现吗?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由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加上有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使得“动态清零”的难度更大、所需的时间可能更长,但只要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一定能够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

  实现的关键是什么?

  需要发现、管理每一个感染者,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来说,一是通过大数据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理清传播链,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发现传播链上的无症状感染者;二是将检测防线再前移一步,通过“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检测模式,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条。

  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显示出来的传播隐匿性和速度快的新特征,要求更加灵敏的监测系统,以便更早地发现疫情,更快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这些过程中,特别需要大家的配合,尤其是早期病例的发现,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在疫情控制方面尤为重要。

  实现“动态清零”我国底气何在?

  两年多抗疫实践证充分证明,我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一切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阶段我们仍将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红网、新华社、中新网、武汉市疾控中心、光明网、上观新闻、“明叔杂谈”微信公众号、@吴尊友ChinaCDC)

责任编辑:张宇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