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 佟宪鹏)近日,哈尔滨市双井村村民发现自家约8000平方米的鱼塘之前放了不少鱼苗,却迟迟见不到鱼,为了查清原因,便放水准备捕鱼,当放水1米多深时,突然听到附近的草丛里传来沙沙声,开始以为是谁丢弃的水管子,后来发现不对,是一条棕红色的“大蟒蛇”。
哈尔滨市双井村发现的红尾蚺
经过哈尔滨市林草局的野生动物专家分析,这条“大蟒蛇”是红尾蚺,无毒,属于外来物种,生活在热带雨林及一些干燥地区,黑龙江的气候环境不适合此类蛇生存,应该是人为在野外放生的。
目前,哈尔滨市林业和草原局科研中心正在救助红尾蚺,接下来会继续观察几个周期,根据它在新环境中的生存健康情况,确定下一步的处置方向。
民间有句俗语叫“大蛇为蟒,大蟒为蚺”,这也意味着蚺的体型要比蟒大上许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红尾蚺。红尾蚺一般体长为1.8-3米,体重约10-15公斤,雌性个体较大,有个别人工饲养的红尾蚺可长至3.7米,重45公斤。红尾蚺身体多以红色或棕色为基调,寿命可达20-30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岛屿。
哈尔滨市林草局科研中心主任陈方昕表示,“因为红尾蚺不适合黑龙江的气候环境,所以它在野外不能存活。”目前,红尾蚺在隔离箱中逐渐恢复状态,林草局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定时向它投喂小老鼠等食物,同时还增设了恒温电暖、光谱射灯等辅热设备和雾化加湿器等,为其营造适宜生存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
放生动物事件屡见不鲜,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随意、无知地放生,看似善举,实则破坏生态,同时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至少发现了188种入侵植物、81种入侵动物和19种入侵微生物。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发现了50余种,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果市民不想饲养动物,甚至外来动物、植物,应该怎么处理?哈尔滨市林草局资源管理处处长关承平解答到,“坚决不可以私自放生,建议送给喜欢它们的人来饲养,或者联系当地的动物救助站来饲养。野生动物是不可以饲养的,如果涉及陆生野生动物,可以联系林草部门,由主管部门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不要私自处理。”
针对初一、十五以及中高考等一些特殊的日子,部分市民和社会团体自发组织进行“祈福”放生的现象,关承平建议,放生应遵循自然规律让生态环境能够良性发展。即使本土物种也不能过度放生,一些本土物种虽然不具备攻击性和危害性,但过度放生也会给自然生态造成竞争压力。“在自然环境下,食物链原本是处于一个平等状态,过度放生,就会引起食物的匮乏,造成一些弱小群体得不到食物来源,逐渐消失甚至导致灭绝。”关承平说。
责任编辑:王林曦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即时新闻
更多>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