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奔涌吧!龙江创客丨穆江:我爱这精准的浪漫 发布时间:2022-07-28 17:29 来源:黑龙江网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知名风投机构500 Global共同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有36.1%的受访大学生想在毕业后去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创业,有50.6%的大学生想去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创业。

  诚然,奔赴一线城市创业,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铺陈与注脚。但多年来,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龙江创客”——他们审时度势,来到相比起“北上广深”而言不那么抢眼的黑龙江,在这里投资兴业,走上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他们当中,有些本就是黑土地的孩子,有些是来自四海八方的人才,有些是创业多年已经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有些是还处于创业初期的“新创客”,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将黑龙江视为创业的热土、成长的舞台。

  龙江爱才,近悦远来。这片黑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她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代“龙江创客”们的“此心安处”“诗和远方”?她是如何将人才“引进来”?凭什么值得人才“留下来”?又将怎样陪伴他们继续“走下去”?

  正值黑龙江省出台《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之际,即日起,黑龙江网联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策划采写龙江科技创业人物系列专题报道《奔涌吧!龙江创客》。让我们共同回望他们的来时路,见证一片土地与“创客”们的“双向奔赴”,见证人才们在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浪潮中竞相奔涌。

  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名为“荒野”的气息,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那是处在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远远地,一辆大挂车轰隆隆地从视野尽头驶来,又驶向另一个视野尽头,身后尘土飞扬。

  这里已经接近城市的末梢。从行政区划上讲,归属于道里区先锋村半步道屯。从哈尔滨市中心出发前往,汽车需要依次驶过长长的机场路、一段绥满高速公路,还要再往西行驶六公里。

  周边的人们不再以高层建筑和公寓的形式聚居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零星的厂房——以化工业和制造业的企业居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哈尔滨永创计量检测有限公司被它们遥遥环抱着,孤零零的,像个离群索居的诗人。

  任何一个故事都有着属于它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对于了解这家公司的人来说,永创计量的故事开始于2015年5月,一家闲置的家具厂在它有远见的主人的规划下,于“废墟”中新生,成长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像是个畅销励志故事的开端。

  但对于创始人穆江自己而言,它并不像看起来那样。

  故事的起因早在遥远的过去就扎下了根;故事的经过是一个男人在“如此生活三十年”之后,重拾少年时的热爱与勇气;故事的结局还未可知,不过他相信,那会是个浪漫的故事。

  长期身处在一个远离公众视野的行业当中,接受媒体采访对穆江来说算是个新鲜事。

  采访地点约在他的公司里,起初穆江看起来还有些拘谨,不怎么表达。直到后来随意谈到计量这个行业,他一下子敞开了,有了很多想表达的东西。

  他开始讲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讲国际单位制里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讲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中,女娲右手执规,伏羲左手执矩,“也就是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是中国古代计量学的起源;还跟我讲,近代计量学的划分节点是《米制公约》的签订,它奠定了以“米制”为基础的国际通行的测量单位制,创立了永久的国际计量组织框架。签订那天正好是1875年的5月20日,也正是因此,世界计量日就定在这一天。

  “你想,以这一天作为行业节日,这得是个多浪漫的行业啊!”

  穆江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前,计量隐藏在他生活中的角落,从不作为主角出现。

  小学时期,他就读于哈尔滨市康富小学,穆江至今还记得一节很有意思的课程,老师会在课上带着同学们亲手拆卸电路板,那带着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那之后,他总想拆些什么试试,可惜父母防得严,他的愿望直到小学五年级才得以满足——那年他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后来,那辆车子的每个零件他都亲手拆过。

小学时代的穆江(前排左二)

  2004年,他依据自己的选择,考入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毕业以前,他是个标准的“理工男”,忙于实验和学业,讲求逻辑与精准,严于推理,遇到了不理解的事物和问题一定要执因索果,生活对他来说是充实的、美的、可以向往的,每一天都有新鲜感。

大学时代的穆江(右二)

  这些画面构成了他迄今为止的人生大半,此后的故事让他越来越陌生。

  转折的标志是大四末尾的一通电话。那是个寻常的下午,前一天刚刚参加完一场招聘会的穆江收到了心仪公司的录取通知,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跟家里报喜,但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让人不安。接电话的是他的父亲,他告诉穆江,母亲的身体出了问题,需要悉心地陪护和照料;而自己的年纪也大了,难以同时支撑家庭和事业带来的重担,穆江得接过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家家具城的经理。

  后来的七年里,穆江成为了朋友们羡慕的对象,年纪轻轻,成为老板,收入不菲——像是霸道总裁文的模板一样。

  但对于他而言,这并不是来自生活的美意。

  七年的时间,他像是把同一天重复了2500多遍。每天上班,赚钱,下班,应酬,摆在面前的不再是零件和数据,而是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经营指标。

  生活变得像一潭死水,再用力地划,也激不起一个浪头来。

  穆江觉得是时候改变了,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他想过做机床刀具的代理,一个大学同学在外省做这个,做得蛮好;也想过把家里已经关了的家具厂再开起来,寻思着那多多少少也算是个制造业。

  但最终到底要干什么,能不能干成,穆江心里没一点谱。

  转机发生在2014年初的冬天。那天,穆江和朋友们在三亚聚餐,席间,高中同学靳少成偶然提起自己在广东计量行业的工作,开玩笑地跟穆江说,“要不你也干计量得了,我觉得前景挺好的。”

  说者无意,听者像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回到哈尔滨之后,穆江径直去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说明来意之后,值班的工作人员很惊讶:“你怎么知道黑龙江的民营计量企业要放开了?”

  彼时的民营计量业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3年。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计量检测的标准也正式和国际接轨。国务院组建并授权建立中国合格评定认证合格委员会,同年,民营计量企业开始出现,但都集中在广东,那里算是行业特区。其他省份的计量工作都由各地的计量院负责,民营企业是参与不了的。

  时间巧得像冥冥中上天注定一样,回去之后,穆江马上联系了靳少成,又联系了些觉得靠谱的朋友,询问是否有意向合作创业,大学时代的室友潘泽宇加入了进来,后来,三人合伙创立了如今的永创计量。

  公司的名字是穆江起的,之前一共起了四五个,之所以选这个,是因为前几个都被人抢注了;公司的英文名是潘泽宇学英语专业的妻子翻译的,叫Wintures TEST;设计公司标识的时候,特意把“Wintures”里的“i”和“TEST”里的“E”标红,用一条弧线连了起来,我问穆江有什么典故,他腼腆地笑了,说就是为了好看。

  穆江还记得公司创立之后谈成的第一个大单,来自当时还没合并成为中国中车的中国北车。没怎么寒暄,他就跟对方公司的设备科科长聊起了三坐标测量仪,还有超声波探伤机,穆江聊得很起劲,“以前卖家具的时候,你肯定不能跟人聊这个。”科长听得也很认真,聊天结束之后,他跟穆江讲,“你不是单纯过来给我推销生意的,你是真懂行。”

  学识和专业是被需要的,这让穆江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喜悦。此后,他和兄弟们开始更加卖力地工作。哥仨首先确定了分工,靳少成负责销售,潘泽宇负责技术,穆江负责人资、财务、行政和其他管理工作,各司其职。没有客户,靳少成就去大公司门外守着,不认识公司领导,就去和看门的保安大哥攀谈,敬上几支烟,有时候要守上整整一天才能有说上一两句话的机会,有时候连续几天都守不到一个人,有时候则止于最开始那一步——还没跟保安大哥搭上话,直接就被轰走了;技术欠缺,潘泽宇就去带头学,领着研发团队一边啃书本,一边全国各地走访调研;管理上更是事务繁杂,财务、人事和公司经营带来的种种压力都集中在穆江身上,每天都要加班到后半夜。

创业筹备阶段 三兄弟在安装永创计量的名称

  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气馁,创业之初,三兄弟早就做好了受苦受罪还受累、整整赔上三年钱的心理准备。永创计量没赔上那么久,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客户的积累,两年后,公司扭亏为盈。为了扩展周边地市和省外的业务,2018年,永创计量成立沈阳分公司,次年成立大兴安岭分公司,2020年5月,吉林分公司也正式开始运营。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为了为疫情防控尽一分力,永创计量开始为医院和商超的测温枪做校准,后来又开拓了核酸提取仪和核酸扩增仪的测量校准业务,成为了核酸检测仪器背后的检测者。

  如今,永创计量早已不复初创时的窘迫模样,仅实验室面积就达到了1500平方米,下设长力室、电热室和理化室,分别负责几何量、热学、力学、电磁学、化学、时间频率、医学专用、光学以及建筑、交通、机动车等专用仪器领域,还针对特殊计量器具设立了精密实验室。

永创计量的各类实验室

  目前,永创计量获CNAS认可项目的数量有470项,这一数据位列黑龙江省第二,仅次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黑龙江华安精益计量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比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还要多。在职员工84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校友占了十分之一,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由于办公地点偏远,穆江为公司员工开通了两条通勤专线,“连在一起几乎环抱了整个哈尔滨”。

  永创计量创立至今,又是一个七年。七年时间,穆江和永创人一同编织了一个关于计量的故事,而计量本身也在改变着他们的人生。

  对于穆江而言,这种改变会在悄无声息间、无意识地发生。从事计量行业以来,家里常见的温湿度表他都要自己买,买便宜的、“看起来很low的”指针款,尽管电子的更直观,但指针的他可以自己上手调,有安全感,“咱也不是没那个条件”;和妻子出去逛街,看到一个报警器,他会想这个报警器“检”了没有;在外面坐电梯,他会关注是哪家公司“检”的,什么时候“检”的,到没到期。

  他还会感知到一块汽车仪表盘的浪漫,觉得那像是个对生活与爱的隐喻,“你看,无论翻山还是过海,经历了怎么样的磨难,经过检验和校准,我都可以分毫不差地站在你面前。”

  基础的重要性在他的生命中被放大化了,正如计量本身,因为标准的制定如果有偏差,结果的精准就无从提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采访过程中,穆江想起一位退休后来到这里为他们“打基础”的老前辈,兴许是此前已经跟我说了太多话,名字都到了嘴边,一时卡住了,给他急得够呛,懊恼地边拍脑门边讲,“老师的名字怎么能忘呢,实在是不应该。”

  老前辈叫王勇,穆江第一次见到他是2015年的7月的一个上午。那时候永创计量刚刚成立,装修才开始,公司还没个样子,“废墟一样”。一个80多岁的老爷子跑到公司来,问他能不能来这里上班。结果一聊,老前辈是从广东银河计量退休回来的,“大神级别的人物,在计量行业干了一辈子。”

  穆江整个人都懵了,一种双色球中头奖一样的惊喜冲昏了他的头脑,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王勇已经成为永创计量的第一个技术顾问了。后来,他为包括穆江在内的公司第一批员工做了岗前培训。俩人刚开始谈这事儿的时候没定要教多久,老爷子也实在,给全公司的人讲了一个月,那几乎是永创计量的启蒙。

王勇(左三)为团队进行岗前培训

  后来,公司又陆续聘请了一些技术顾问,王勇是其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在穆江看来,是他们为永创计量注入了灵魂。穆江总爱跟新来的员工提起他们,尤其是王勇,他希望这种传承能在永创人之间尽可能留得久一点。

  穆江有时还会想起另一个夏日的上午,还在上小学的他围着姑父,看他熟练地把电视机拆开,分门别类地把零件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再以一种规律的先后顺序和节奏次第安装——他能整整看上一天。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场面就像一个磁石,带着一种精准的美感,牢牢地吸住了他的目光。

  “就像计量一样,多浪漫啊!”他说,“让我为你讲讲它。”

  文中照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刘海龙

审核:董雪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