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奔涌吧!龙江创客丨全一明:让现在享受未来的科技生活 发布时间:2022-07-15 17:58 来源:黑龙江网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知名风投机构500 Global共同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有36.1%的受访大学生想在毕业后去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创业,有50.6%的大学生想去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创业。

  诚然,奔赴一线城市创业,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铺陈与注脚。但多年来,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龙江创客”——他们审时度势,来到相比起“北上广深”而言不那么抢眼的黑龙江,在这里投资兴业,走上了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他们当中,有些本就是黑土地的孩子,有些是来自四海八方的人才,有些是创业多年已经有所成就的“成功人士”,有些是还处于创业初期的“新创客”,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将黑龙江视为创业的热土、成长的舞台。

  龙江爱才,近悦远来。这片黑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她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代“龙江创客”们的“此心安处”“诗和远方”?她是如何将人才“引进来”?凭什么值得人才“留下来”?又将怎样陪伴他们继续“走下去”?

  正值黑龙江省出台《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之际,即日起,黑龙江网联合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策划采写龙江科技创业人物系列专题报道《奔涌吧!龙江创客》。让我们共同回望他们的来时路,见证一片土地与“创客”们的“双向奔赴”,见证人才们在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浪潮中竞相奔涌。

  创业不是件容易事。

  全一明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大一那年。

  刚迈进大学校门的他,总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涯不能就那么简简单单地度过。

  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创业。

  这是他第一段创业故事的开头,而故事的结尾,写在两年后的2014年。

  全一明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起初在一家国企工作,做的是市场营销方向,后来“下海”到北京经商做医疗器械行业,他的整个小学时代都在那里度过。

  在北京的几年间,每一个放学的夜晚,父亲的嘴边,总会出现些他不太懂的词,比如科技,比如创业。它们环绕在他的耳边,培养了他对科技的热爱,也让创业这件事成为了幼小的他心中的一抹神秘色彩。

  2012年,全一明成功考入黑龙江大学金融学专业。从小热爱科技的他,经过仔细考量,决定做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社交平台。他拿出自己从小攒下的钱,加上父亲给他的1万元创业基金,开始追逐梦想。

  全一明熬了一个星期的夜,撰写了一本创业计划书。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在学校各个社团宣讲,拿着自己做的报名表去描绘蓝图。渐渐地,团队开始壮大,最后发展到40余个成员,产品影响力也越做越大,受众包括哈尔滨市各大高校学生,高峰时覆盖了1万多人的活跃,每次举办线下活动都有上百人参加。

  不过,在创业产品逐步发展的同时,他猛然发现,困难也在“提档升级”。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缺乏经验和人才,无论是产品方向、用户需求,还是经营方案、技术实现,当时的全一明几乎一窍不通。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没有能够依赖的人,包括招募的团队里面,哪怕是技术专业的同学也大多处于技术层面的初级阶段,大家都搞不定这些事情。”

  全一明此前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儿出现。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感觉整个人的精神头都被抽走了。但此时,他那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他开始自己学技术,搞研发,同时拿出自己的积蓄,借助外部资源去做开发,但效果还是不理想。

  “产品这个东西是需要你持续地去投入研发和服务的,不是一竿子买卖,而且前期的时候又管人又管事,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发生。”

  “反正手里的那些积蓄,基本上做完这个项目,都赔得差不多了。”

  钱没了,创业失败了,团队散了,身边的一切都仿佛静悄悄的,就好像两年来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

  全一明想过就这样放弃,等到大学毕业,干脆就去一家金融行业的公司工作,过平稳的生活。

  但最终他还是不甘心。

  为了再次创业,全一明辗转全国多个城市去寻找项目。在深圳的一个全球峰会上,他第一次看到了全息技术——那是一家外企在做技术演示。

  “这种感觉一瞬间就击中了我,我觉得我好像就该干这样的事。”

  全一明带着新的创意回到了哈尔滨。2014年10月,他成功通过了黑龙江大学创业园入园申请和答辩,到银行申请到了7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并于当年注册了哈尔滨星寻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大搞全息技术。

  只靠一腔热血成不了事,这是上一次创业失败留给全一明的教训。这一次,他一开始就决定成为团队里“最懂行的人之一”,“那时候我每天就是看论文、查资料,钻研图形,只要有空有机会,就去实地考察学习。”

  当时的全息技术在东北市场尚未成熟,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创业初期,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研发实力不足。于是,长期的持续性研发,每个夜晚的灯火通明,组成了全一明在星寻科技的“头两年”。

  2015年5月,星寻科技受省委宣传部邀请参加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利用全息技术展示龙江冰雪美景。在这届文博会上,龙江科技大放异彩,全一明与他的团队苦心研发的成果也备受肯定。

  2016年3月,星寻科技成功获得“全息互动触控投影系统”国家专利。同年,全一明打造的裸眼3d开场视觉震撼亮相哈尔滨市第六届创业大赛,赢得了客户与现场的阵阵掌声。

  2017年,星寻科技接到了新东方的一个需求:做中国首家AR飞行展馆。为了赶在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揭牌之日前完成开发,全一明带着团队硬着头皮往前冲,18天里,每天16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其中有3天3夜彻夜未眠,最终如期交付。

  2017年,全一明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一百强。星寻科技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研发的产品和项目走向全国18个省市,还开发完成了哈工大大数据集团科技化展厅、贵阳国家级数据博览会、深圳欢乐海岸数字多媒体互动等多项高科技展示项目。

  星寻科技的发展一路向好,行业的起势犹如烈火烹油,但是全一明却看到了背后的隐忧。

  星寻科技创立以来,全一明和他的团队以全息投影及多媒体互动技术为研发核心,打造了数字展馆、数字展厅、视觉创意、新媒体互动等数字化展示服务。他们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涉猎到底层开发的团队,但是由于市场的应用问题,导致一直在做应用层开发,没有太多机会做底层技术创新。而应用层开发的项目往往不好量化,也不容易复制。

  他希望公司可以走得更远,“要做成一家上市公司,在全国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

  怎样才能离这个目标再近些?

  全一明开始做起规划来:“一个是技术要做到最底层的开发,第二是构建这个行业的头部品牌客户,第三是真正形成可复制化稳定的商业模式。”

  而这三者的核心,就是底层技术的开发与布局。

  说干就干。

  2018年6月的一天,全一明在公司合伙人内部会议上提出了他大胆的想法:往外迈一步,成立一家自己的底层技术开发公司。

  想要往外迈一步,就意味着新公司要开到黑龙江之外去——也许会是在南方,那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可预见的是,在新公司的驻地,政策和市场环境肯定和黑龙江不一样,建团队的成本估计也会增高——同样人数的团队,在黑龙江能盈利,但是在其他城市真的不好说。管理人员肯定也要被抽调,这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哈尔滨星寻科技而言无疑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我们在省内做得这么好,有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大家心里都没谱。

  全一明难得“独裁”了一回。他力排众议做出了决定,经过多个城市的走访调研,将新公司的驻地选定在了深圳。

  2019年1月,深圳星寻科技正式成立。

  尽管全一明和公司的高管用尽浑身解数想尽最大可能平稳过渡,但童话故事一样的美好剧情没有继续发生。

  他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那是比预期更高的一个变量:在大部分岗位上,深圳的人力成本都能达到哈尔滨的4倍,甚至在开发岗能达到5倍以上,这给公司成立初期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紧接着是来自行业的当头棒喝,南北地区的数字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北方更看重综合应用、服务和营销,对于技术的要求不会特别高,但在南方,尤其是深圳这样的超一线城市,产品和研发才是关键,原本他们认为的“黑科技”,到了这里,很多几乎成了“上个世代的产物”。

  “客户会到你的公司来看,看你做过的项目,看你做过的案例,看你的团队,看你的技术研发实力,硬实力不行,其他的都没用。”

  在最困难的时候,全一明自己也曾怀疑过——深圳星寻科技估计是快完了,哈尔滨星寻科技可能也得完。

  “2019年到2020年那两年其实我们是非常痛苦的,本身初期深圳公司面临的问题就很多,加上人力扩建成本,再加上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哈尔滨这边的业务也出现了不稳定,很难。”

  “两年,资金链差点干断了。”

  他思前想后,提出了“小前端,大后方”的“新打法”,缩减了招聘前端人员的预算,把更多的人力成本花到后方开发人员上,优先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全一明被巨大的压力包裹着。那段时间,尽管表面上他还是一副充满信心的样子,但在强烈的紧迫感驱使下,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成了他工作中的常态。当工作结束回到家,压力又会再次涌来,几乎能让他彻夜难眠……而第二天九点,他总会再次出现在公司,成为公司的定海神针,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团队也在不声不响地拼着命,就像打着一场非胜即死的战争。

  幸运的是,“新打法”似乎真的起到了效果。随着开发团队的成型,随着公司的发展方向日趋清晰,星寻科技陆续和新的大客户形成了供应链合作关系,品牌的美誉度逐步提升,业绩终于出现了增长。

  2020年4月,星寻科技研发3D城市漫游系统,通过三维动画,人机互动等高新技术手段将城市全景立体化,全面展示无锡市城市规划,为公司的重头戏——数字孪生业务开了个好头。

  7月,星寻与全国各大高校强强联合打造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首个实践培训讲座。

  12月,全一明受邀参加央视CCTV2《创业英雄汇》电视节目,向众投资人与全国观众展示星寻科技的数字互动艺术项目,最终与万融资本牵手联合,成功签约。

  2021年10月,星寻和华为公司签约。2022年6月2日,随着华为公司未来展厅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成开放,星寻科技联合华为打造的数字展厅艺术及人工智能展项《Painting Collision》出现在了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

  截至目前,星寻科技已经以数字孪生、数字展馆、数字视觉等解决方案服务了华为、中关村、哈工大等数十家头部客户,并以每年超50%的增速进行快速发展,其研发的产品覆盖全国23个省市,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案例100余个,已然成为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不知不觉间,全一明和他的星寻科技早已跨越“悬崖”,重新回到地面上。回顾那些咬紧牙关的日与夜,他觉得就像在看待一个遥远的故事——故事的细节或许已经记不清了,但它们成为了未来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照见创业的艰难,照见商业的残酷,让他认识到在企业的发展中阵痛总是不可避免,同样让他看见,一群优秀的、执着的、富有激情的人们是如何被同样的梦想所驱动,在困苦之下集结成军,成就现在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星寻科技。

  一切都在向好发展,但过往的经历让全一明时刻保持着紧迫感。现在,全一明已经完成了“以深圳星寻科技主导研发,以哈尔滨星寻科技服务北方业务,以深圳星寻科技服务南方业务”的战略布局。

  从哈尔滨到深圳,这个龙江企业“走出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在不远的未来,全一明和他的星寻科技将以图形学技术研发为核心,向数字孪生、数字艺术两大数字技术方向迈进,构建一个未来的“元宇宙”世界。

  正如星寻科技的企业愿景一样——让现在享受未来的科技生活。(记者 曲立伟)

责任编辑:戴瑞函

审核:刘海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