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 > 原创

维度新闻专访心理专家曲伟杰:“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根本,是生命态度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04 16:00 来源:黑龙江网

  维度新闻记者 王林曦 王可欣

  校园时代本该是最纯粹,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青春时光,然而今年以来,多起校园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相继发生,却紧紧牵动着人们的心。

  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13岁初中生遭同学杀害,嫌疑人为三名不满14岁的少年。17日,河北邯郸肥乡区发布情况通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月14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一学校女生在校内女厕所,被多名同学以脚踢、扇耳光等方式进行殴打。3月23日,四川省营山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9名侵害人已全部到案。其中3名年满14周岁的侵害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6名未满14周岁的侵害人已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3月24日,福建省晋江市一初中女生被发现从租住处坠楼,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其母亲表示,女儿还不到13周岁,平时很活泼,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中称遭同学欺凌。3月26日,福建省晋江市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当地教育局已会同公安等部门成立专门工作组,事件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事件,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正在遭受校园欺凌?为何孩子受到伤害不及时向大人求助?为何校园欺凌屡禁不止?

  带着这些问题,维度新闻记者对话曲伟杰心理学校校长、中国内观疗法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曲伟杰,解读相关心理学问题。

  以下为对话实录:

  记者:老师和家长怎么判断一个孩子可能正在遭受校园欺凌?

  曲伟杰:一个孩子如果真的受到欺凌,首先他在学校会有表现。女孩看着就不那么水灵了,男孩就不那么虎头虎脑了。为啥?因为孩子不敢了。第二,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可能会下降。因为被辱骂或被殴打的场面会无意识在心里不断重复,所以一次伤害通过主观无意识的加工,可能会造成后续无数次的伤害,导致其无法集中注意力。第三,孩子会有一种趋避反应,对被提问、参加活动、与人交流、下课休息都会有一种打怵的感觉。

  而孩子在家的表现往往就是“我不想上学了”。其实厌学就是一种很不一般的现象,因为表面上看起来是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实际上青少年本身就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一种摄入精神能量的过程。因此,如果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很有可能是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也不排除受到欺凌的可能。另外,孩子平日里的饮食和睡眠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家长要从孩子行为习惯上的变化、心理层面的变化多角度判断。这种关怀的重点不在校园欺凌本身,而是孩子的身心状况此刻是怎样的。

  记者:为什么有些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不愿意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曲伟杰:第一,欺凌者往往会威胁他人,所以孩子怕被继续欺凌。第二,有可能老师此前对类似事件的反应不那么积极。比如老师只重视学习和纪律,并不关注下课发生了什么,孩子的内心受到怎样的伤害。第三,如果孩子的父母只抓学习或者只忙工作的话,孩子会觉得跟他们说没有用。如果家长比较直性子,一听说孩子在学校出事了,直接就去找老师质问,让孩子在班级、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有些家长甚至只要听说打架就会埋怨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二次伤害。

  因此家长不仅要保护孩子的心,还要有保护孩子的策略。要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建立自然的、有机的联系,能够搜索到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叫“情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保护孩子。

  记者:您认为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曲伟杰:其实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根本,是生命态度的教育。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有一个词很重要,叫做“贵生”。珍贵生命是教育的底盘。尊重心灵是教育的高度,尊重气质是身心教育的连接剂。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生命没有老少高低贵贱之分,生命本身就是高贵的。因此这种教育既要从人开始,还要从动物、从植物、从科学开始,当一切的学习、研究、教育和训练都和生命挂钩的时候,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自然呈现出对生命的态度。

  所以,如果把生命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每一步,首先我们不产生伤害别人的动机,其次我们也不接受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这样一来,能够让这种校园欺凌不产生动力,不产生工具,也不产生使用,从而得到根本化解决。

  曲伟杰

  曲伟杰心理学校校长

  中国第一家心理学校创办者

  中国内观疗法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

  冰城最美拥军人物

  代表作:《真的可以活得如沐春风》

责任编辑:张佳丽

审核:张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举报邮箱:chinahljcn@126.com

推荐新闻